「废物,只是资源放在错的地方。」支持本地生产、农业的民间团体「港嘢」,成员浩盈和Mandy深信这个说法,她们希望以设计,重新包装,让垃圾重生。这个中秋,二人用废布造了包罗万有的福袋,装有同样以废物再造的配件,以中秋另类玩法,向大家呈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。
一齐过 零废中秋 撑环保!撑本土!
「布是从葵兴的垃圾站捡回来的。」Mandy说着废布的来历,原来她经常在垃圾站执到宝,还有车布用的线辘,都是全新未开封,「另外有些布则是从製衣厂收 回来。时装每季都转新款,有剩的布料都会弃掉,数量有几千码」。「垃圾」被收回来放在家中,等待重生的机会:其实,成立两年多的「港嘢」,每逢节日都会製 作福袋售卖,推广本地生产的食物;而今年中秋,他们在食以外加入玩乐的元素——那些废布正好大派用场,製成可摊开变成野餐垫的孭袋,又找来本地生产者製造 回收蛋壳蜡烛、回收卡板烛台等,一整套方便大家到草地赏月。
福袋好物逐件数福袋里齐备赏月所需:蜡烛、烛台、啤酒、果乾等,均是本地製造,让本土悄悄融入生活的吃喝玩乐之中。






港嘢中秋福袋2016:本地赏月游玩套装
包括:本地时令果乾、手工塔香、蛋壳蜡烛、卡板烛台X盆栽、回收布野餐垫X袋、有机红菜头醋/手工啤、灯谜纸、本地生产小故事X中秋赏月靓草地推介
售价:$250(二人装,不含烛台及布袋,布袋另购$250)、$720(六人装、含布袋)
详情及订购:4/9截止订购,请浏览FB:kongyeahkongyeah
好设计 揭社会问题福袋由Mandy设计,她加入「港嘢」之前,从事商场室内设计工作。「商场每两、三个月便装修一次,为吸引人流,製造了很多废料,不断恶性循环,令我反思什幺是设计。」

她在工作里找不到满足感,后来在一次展览中,认识到庞一鸣,对他反地产覇权的理念十分认同,更成为「唔帮衬地产商的圣诞」市集义工,走访小店,搜罗好物摆 市集,「做义工,比正职更上心!」认识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,令她把心一横辞掉正职,与庞一鸣、浩盈等共6位成员成立「港嘢」,由一开始支持小店,慢慢扩 展至关心整个社区,以至本地农业。

「但慢慢发现小店卖的,其实大部分来自大型供应商,我们还是被勒住条颈。」她认为,生活的地方没有了自主的空间,解决方法是寻回本地生产,「很多人说香港 做不到,但我们找到很多本地农作物、木工等,用行动证明,香港还有不同可能性」。成员们将「可能性」结集,转化成产品、导赏,向大众呈现。
理解到生产力的重要,Mandy亦会于日常中实践:亲手自製番枧、缝製卫生棉等日常用品,「靠自己双手做,不用求人,还有一份满足感。」几年来的摸索,找 到了理想的生活模式,理清了思绪,亦让她在设计上找到清晰方向,「透过设计,带出社会问题,将反思带进大家的生活中。」就像用被弃置的全新布匹製成的中秋 福袋,背负着造成浪费、污染、工人被剥削的快速时装问题。

福袋是一个游玩套装,暂时不会分拆发售,浩盈解释,希望更能带出环保与支持本地生产的讯息,「每逢节日,都製造很多垃圾,例如新年的挥春、中秋的月饼罐, 全都只是一次性!」不製造垃圾以外,她更希望同时消耗人类製造的废物,「废物本来是资源,只是放错了地方,做好分类,配上手艺再造便可用」。

这些对节庆的另类想像,源于她深入社区的经验。浩盈读文化研究,加上父母开鱼档,对小店、社区空间特别有触觉,数年前眼见小店一间接一间地倒闭,便希望作 出一些改变。她与Mandy一样,辞掉正职成为「港嘢」成员,关注小店期间,发现更需要关顾一级及二级生产,「以前香港有超过100种轻工业,为什幺现在 不可行?我看到台湾的牙刷,柄是台湾竹,毛是用当地猪毛而製,100%本地生产!香港都有这两样素材呀,只是未有人做;我们想做这个桥樑。」

其实坊间已有好多组织在做废物再造,浩盈希望集合一起呈现,所以做这个福袋,「你看到后,未必一定要买,也可以自行实践。我们想扩阔大家的想像」。

访问当日,浩盈又落区巡视,搜罗废弃玻璃樽;她的工作按不同项目的内容而定,例如近日她在做本地生产豉油,便需到农场跟进黄豆生长情况。这种不稳定的工 作,得不到家人的全力支持,「但同伴们的意志都好坚定,我们相信这条路是可以的」,她希望用行动去证明,香港是有生产力的。
